吾乡吾土

"世居"文物拾零

大万世居除布局造型独特之外,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。但距今毕竟二百余年,天灾人为,历尽沧桑,如今残存无几甚至完全失传。

该世居原有许多楹联碑匾,各具独特的文化内涵。对联如:供春节贴用的,正大门为:"大和保合,万福攸同"(出自《诗经。小雅。采菽》:"乐只君子,万福攸同"。上联自拟);祠堂门:"大学家声旧,万民气象新"。祠堂中厅供喜庆祭祀用的:"圣绍尼山道德文章齐日月,徽传鲁国春秋俎豆永乾坤"。上厅祖宗牌两侧有两副用木块刻嵌的楹联,其一是:"一部孝经贻世业,八家文蕴绍宗风";其二是:"堂构相承维凛修齐盈旧德,宗公流庆冀将锺釜妥先灵"。两副对联在"文革"中遭毁损,1984年村人重修祠堂时仿制复原(复原后把"绍"字错写成"招")。值得一提的是,四十五世祖曾准,与堂兄曾巩、曾牟同居江西南丰,同榜进士。曾准因与秦桧(南宋陷害民族英雄岳飞的奸臣)不合而隐居。其后人南迁,客属永无改变。曾巩又是唐朝八大散文家之一,故曾准之后裔以南丰为分流。至今客属曾姓围屋大门、祠堂使用的传统对联有:"东鲁传经府,南丰修史家";"东鲁传经远,南丰世泽长";"东鲁家声光百代,南丰世泽启千秋"等(大万世居正大门、祠堂门的对联是独有的)。石碑(匾)最引人关注、缭人深思的是,"端义公祠"前的牌楼有四根石柱三块石匾,居中一块两面刻有阳文,内向为"其旋元吉"(出自《易经》履卦:"视履考祥,其旋元吉"。意为察看自己的行为,如果吉祥,符合符合礼仪,就实践下去,一生大吉)。外向为"勿替引之"(出自《诗经。小雅。楚茨》:"子子孙孙,勿替引之"。替:废。意为:但愿子孙后代,切勿废弃祭礼的法度,要把它延续承传下去)。两侧的各一块刻有花纹。据称,民国15年(1926年)一风水先生说,牌楼挡风水,于是拆了。三块碑匾被弃置在田野上60多年今已找回。拆牌楼的同年还拆了西北角的楼阁,改建"新门楼",开一"新大门",西北偏北朝向。进入"端义公祠",下厅正梁上嵌木匾,正面为"光宗耀祖"背面"燕翼诒谋"(出自《诗经。大雅。文王有声》:"诒厥孙谋,以燕翼子"。意为:为子孙谋福祉,就像这堂上的飞燕保护自己的子女)。壁挂"解元"、"贡元"赠匾。中厅屏风正梁上金刻"东鲁旧家",堂梁壁上悬挂"州司马"、"岁进士"、"赞政宏才"、"惠济桑梓"、"急公好义"等赠匾和自立匾。上厅始祖堂上金刻"追远堂"(取曾参"慎终追远"之意)。众多牌匾如今只剩下"州司马"(嘉庆八年候选直隶八州曾鸣岐立)(笔者注:曾鸣岐即"锦山、锦记",为汉津长子)、"赞政宏才"、"急公好义"三块作为历史的见证。这些联匾,把围屋开基者和谐、厚德、忠孝、崇文、正统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祠堂内外,堂壁堂梁的书法绘画,雕梁画栋,工艺运笔极为精湛。"文革"时,有的被铲掉,其余被涂上黑白灰浆。祠堂重修后,堂壁上隐约重现王勃《滕王阁序》、孟浩然《春晓》、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、金昌绪《春怨》草书及《八仙》组画等。但上、中厅两壁,昔日每逢春节或婚姻喜日所挂几代先祖的巨幅全身画像(其中传周公右拇用布包扎着,是其断指戒赌的纪念),"文革"时化为灰烬。 此外,旧时用作防御的几门火炮(星珠仔);1925年广东叛军陈炯明部败弃淡水城时丢下、大万村民去"抢"回来的10枝巨型抬枪和几十箱子弹;节日喜庆时点放的几座"火趸";等等,均被历史尘封。

配套设施及民俗文化举隅

根据省市人民政府批准、界定,大万世居的配套设施沙墩陂和明新学校在保护范围内。沙墩陂位于围屋东面数十米处,是一水利工程。建于何时,无文字、口碑资料。规模尚不小,长约二百米,宽不下七八十米。分两条农田灌溉水渠,顺流右上渠供周边村落,左下渠专供大万世居。溢洪道落差大,洪水来时,撞击奔响如雷鸣。下潭水深神秘莫测,即使再识水性的人都无法探底。陂上侧有"竹头伯公",潭畔上险峻处有护陂神阁"陂头伯公",堤坝上有一大石碑,碑刻"南无阿弥陀佛"。可见当时人们寄希望于水陂赐福之虔诚。近年来,陂面变小,陂水严重污染,水流淤滞,上述的一切都不复存在。农田立楼房,保护已失去实际意义。

大万世居一二祖几房子孙都重视识字教育。1926年拆掉围屋牌楼和左右几间厅房,据说还因建学校材料不足。学校建在围屋外的北侧,是一幢中西式的二层楼房,1927年建成开办,叫"明新学校"(解放后改名"大万小学"),校园面积上十亩。生源除大万之外,还有附近村落。落榜秀才首任校长彭信臣为学校题写了一副对联:"明知军政时期,非技艺优异,休向武台求战术;新建国民基础,为养育人材,启荣华族耐生存。"这副对联基本工整,充分表达了一个小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,对军阀统治的憎恶,培育人材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溢于字里词间。几十年后还被曾在该校就读长老背诵。

大万世居比较突出的客家民俗文化有客家山歌、武术、八音、锣鼓、舞麒麟等。前三者已失传。锣鼓有三种一是狮锣鼓。供舞麒麟、武术表演用。板式很多,有普通板、参拜板、行板、采茶板、探花板、拳板、搏击板等。二是八音锣鼓。锣、钹比狮锣鼓轻巧,音色也不同,正规打法,以鼓和唢呐配套。板式有三四种,与狮锣鼓的拳板、采茶板无大异,主要是起板、转板、收板不同。"八音"是一种以敲击吹奏乐为主配以红袍、彩旗等专为各种民俗服务的班式。遇有人请"八音",班头临时凑合五六个人应领。大万世居的这种"八音",当时在坪山地区绝无仅有。一到入冬,婚嫁多多,很是吃香。三是大锣鼓。钹特别大,是谓之。节奏、旋律、音色特异,常以几种频率的鼓乐作指挥,有时也吹唢呐,高低急缓跌宕,复杂多变,很是动听。一个板式往往要一二十分钟,会打的人很少。第二、三种均已失传,惟狮锣鼓三两板式,大年初一、二,全村男女拜老祖、宗祠,向各家拜年时还丁当地响。 随着时光的流逝,大万世居酷似一个伤痕累累的垂暮老人。原先,在围屋前南北两侧各竖立三对旗杆石(庆典升旗用),现只剩下南侧两块陪伴着老人在默默地伫立着。有幸"大万世居"、"端义公祠 "、"东鲁旧家"、"追远堂"一脉相承原作依然安然无恙。正大门两只狮子眼的霓虹灯,节日喜庆,照亮夜色,映衬着"大万世居"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,昭示着昔日曾有的辉煌。围屋修葺工程正在进行,大万世居重现英姿将指日可待。(本文原载1994第一期《广东史志》,2003年5月修改,2003年6月7日载《深圳晚报》。2008年4月作者收入其著作《三弦集》时增补、修正了一些史料。本网站经作者特许刊载。)

计数器制作